新华网南昌1月29日电(唐子兰)1月29日上午,江西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快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使“互联网+”成为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推动重点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促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公共服务线上线下紧密结合。推动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培育新兴业态和新增长点,基本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领域的高效、便捷优势,构建面向公众的一体化在线公共服务体系。升级改造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施电子政务云建设工程,实现省市两级政务业务系统同平台应用、政务信息跨部门整合。

  加强互联网创新要素、创新体系和创新理念与实体经济对接应用,形成网络化协同分工新格局。鼓励基于互联网的资源整合,创新发展分享经济模式。引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向小微企业和创业团队开放创新资源,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利用互联网,建立开放式创新联盟。

    设立省级“互联网+”专项引导资金

  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实施各行业互联网准入负面清单。执行“互联网+”融合标准体系,推进相关领域与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鼓励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开展“互联网+”创新政策试点,支持“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与实施。

  面向重点领域加强行业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行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设立省级“互联网+”专项引导资金,加大对“互联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引进,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提供互联网知识技能培训。

    “互联网+”十大行动,具体如下:

  (一) “互联网+”智能制造

  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新模式,基本建成以中国电信江西云计算基地、江西航天云网、中华工业云等为依托的“互联网+江西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分层、分级、分类智能制造企业示范300家,累计实施“机器换人"6000台(套)以上。

  (二) “互联网+”现代农业

  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加速融合,每个县级农业现代示范园区基本实现物联网应用,培育“智慧农场"等示范企业40家,全省建成益农信息社3000家。

  (三)“互联网+”智慧旅游

  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游客服务、景区管理、旅游营销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开展智慧旅游城市试点15个,建设智慧旅游景区40个,建成全省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及安全应急管理平台。

  (四) “互联网+”文化创意

  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动漫设计、广告创意、影视版权、数字出版、工业创意设计等文化创意新业态,打造5—7个“互联网+”文化创意的新业态孵化器,培育15家以上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龙头企业。

  (五) “互联网+”普惠金融

  加快普及互联网金融,支持金融企业与云计算技术提供商合作开展金融公共云服务,培育若干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网络金融产品销售以及互联网金融服务等机构或平台,力争互联网金融行业总成交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

  (六) “互联网+”惠民服务

  建成省市县三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城区智慧网络化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与社保、医保等信息的融合互通,建成智慧养老示范项目2 5个;实现全民健康档案查询、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力争优质学校教育资源在特困地区学校开设高中远程直播30所、初中录播1 5 O所。

  (七) “互联网+”高效物流

  打造省级综合物流信息互联网络平台,建立互通省际、下达市县、兼顾乡村的物流信息共享体系,力争省级配送试点城市达到5个,打造省级示范物流园区15个,新培育A级物流示范企业50家。

  (八)“互联网+”电子商务

  加快电子商务在企业、行业和农村的推广普及,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90%以上,行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电子商务普及率达70%以上。

  (九) “互联网+”便捷交通

  强化互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建设便捷化的交通出行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全省交通运行监测应急处置体系和交通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实现“12328”服务监督电话系统全省覆盖,实现二级及以上客运站联网售票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

  (十) “互联网+”绿色环保

  构建针对主要生态要素的智能感知体系、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控系统和污染物监测与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完善全省重点能耗企业监测体系和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