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全国网信系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进依法治网,集中治理互联网空间的一年。各地网信办积极研究本地区网信工作特点,因地制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网络空间逐渐清朗。中国网信网陆续推出地方网信办主任系列访谈,主要介绍2015年本地区在互联网发展、信息化建设、媒体融合等工作领域的情况。本期推出黑龙江省委网信办主任李耀东专访文章。

黑龙江省委网信办主任 李耀东

中国网信网:回顾2015年全年的网信工作,您觉得可以用哪些关键词来概括?请详细阐释各关键词的含义。

李耀东:回顾一年来紧张、忙碌而又充实的工作,我只想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行动”。说得再多,不如实实在在干起来。

第一,组织上干起来2014年12月31日,黑龙江省委正式下发文件,成立省委网信办。在机构没有批复的情况下,面临着“无工作人员”、“无办公场所”、“无工作经费”的“三无”问题。按照省委领导提出先把工作干起来的要求,在机构、编制没有批复的情况下,将宣传、安全、信息化、公安、通讯技术等多方面人才进行组合。目前,已经完成了与中央网信办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的对接,承担起了中央网信办和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第二,管理上干起来。一是大力加强内容管理。联合黑龙江省公安厅、新闻出版广电局、通信管理局共同开展“龙江净网·2015”专项行动,实现了省、市、网站三级全员24小时对有害信息进行监管、监测、全覆盖,建立了从线上到线下、从省内到全网、从省本级到各地市“多位一体”的舆情管控措施,发现问题随时上报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查删有害信息。二是大力加强机构管理。安排专人对各网站发布的新闻信息内容进行了不间断检查,禁止属地网站超范围转载新闻。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婚恋网站专项整治工作,对全省12家婚恋网站和1家婚恋网站地方频道开办情况进行调查,协调各市地网信办对属地婚恋网站提交自查报告和承诺书。对伊春、七台河两家严重违规的网站协调通信管理局取消网站备案,停止接入。三是大力加强从业人员管理。严格落实“地方新闻网站申领新闻记者证工作座谈会”精神,按照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会同新闻出版广电局,集中组织我省网络记者证核发工作。筛选符合条件的10家省内主要新闻网站下发问卷,对网站编采队伍结构、网络安全等各项指标进行了调查,为掌握我省网站人员基本情况、建立从业人员数据库提供了基础数据。

  第三,职能上干起来。一是在网络安全工作上,开展了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和网络安全大检查。宣传周利用传统媒体、网站专题、两微一端、短信、电子屏等多种宣传手段,发送短信近30万条,发放宣传品10余万份,覆盖高校、中小学、公务员、普通大众等多个受众群体,有效增强了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在网络安全检查过程中,全省14个重点行业、104家单位均进行了网络安全自查。同时,会同黑龙江省公安厅、安全厅、通信管理局等部门开展攻防演练和现场抽查。二是在信息化工作上,开展了“互联网+”基础工作。全省信息化基础资源调查工作,面向中省直各有关单位、三大电信运营商、云计算有关单位等发放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和掌握全省信息化基础资源情况。深入研究“互联网+”与“三农”结合问题,形成工作建议呈报省委。开展黑龙江省政府与腾讯公司、京东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在有序推进黑龙江省政府与腾讯公司、京东公司签署“互联网+”战略合作各项事宜。

  中国网信网:与往年相比,今年贵省(区、市)网信工作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李耀东:回顾一下全年工作,应该说是亮点纷呈,我认为最大的亮点是“网络舆情反转战役”,这项工作为“管的住是硬道理、正能量是总要求”奠定了管理格局。今年年初,我省网络舆情热点不断,针对这种情况,黑龙江网信办加强了舆情管控工作,尤其是四月份之后,黑龙江省网络舆情出现了重大反转,基本形成了网络舆情工作可管可控的良好局面。

  中国网信网:2015年您在互联网管理工作中感触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耀东:回顾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每项工作都值得我耐心寻味,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经过请示黑龙江省委网信领导小组同意,在网络安全检查工作过程中,黑龙江网信办委托6家权威技术机构,采取背对背的实战方式,对105家单位开展了网络安全攻防演练。通过这次活动,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部分党政机关和重点行业一些单位应急处置能力普遍较弱,大部分单位的应急响应制度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加强。

  中国网信网:2015年贵省(区、市)网信办在网络空间治理领域采有哪些创新举措?有没有遇到阻碍?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李耀东:2015年,围绕机构建设、队伍建设、技术建设、平台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在机构建设上,组建了省网络信息监管中心,加挂省网络和信息安全应急管理中心、省网络信息举报中心牌子。在队伍建设上,抽调了原黑龙江省网宣办、工信委及其所属电子信息产品监督检验院的业务骨干人员,组成了一支以年轻职工为主,集专业技术优势、外联优势、信息分析研判优势于一体的24人的综合型业务团队。在技术建设上,积极探索适用于我省当前网络舆情监测的技术手段,同主流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开发厂商和高校院所围绕产品和技术应用进行了洽谈和对接,初步搭建了基于网络搜索、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的网络舆情监测综合技术系统。在平台建设上,搭建了“黑龙江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网站、“龙江网信”微信群,开通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多渠道接受和处置社会公众对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的举报,全年正式受理举报50件,有效举报42件。

中国网信网:2015年贵省(区、市)信息化发展的整体情况如何?为推动“互联网+”战略,网信办做了哪些有效的工作?

李耀东:2015年,全省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整体态势呈现出更加注重应用、实效以及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特征,尤其在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今年4月21日,黑龙江省政府第二十五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全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和信息通信业发展工作,要求信息通信业和互联网行业要继续助推各行各业信息化水平提升,主动服务“智慧龙江”发展。另外,为全面推进黑龙江省信息化发展,黑龙江省政府与中国联通集团签署了“互联网+”合作协议,与腾讯公司、京东公司签署了“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推进我省信息服务业及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发展。截至目前,我省已有35个省政府部门制定实施了本行业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形成了《黑龙江省“互联网+”行动计划汇编》。

  在推进“互联网+”战略中,黑龙江网信办积极推进省政府与腾讯公司、京东公司签署“互联网+”战略合作,多次走访调研省直相关部门,就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推动龙江“互联网+”产业发展、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进行专题调研,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及有关企业召开“互联网+”协调会,与腾讯公司和京东公司进行项目对接,积极引导各有关部门结合行业特点和实际,主动参与和推动“互联网+”工作。另外,黑龙江网信办正在制定《关于推进公共部门数据开放和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建立公共部门数据对外开放和数据保护的制度规范,全面推进我省公共部门数据资源梳理、目录编制和注册工作,为大数据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中国网信网:您平时通过哪些渠道获取信息?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贵省(区、市)在移动互联网、政务新媒体、媒体融合等方面有哪些突出成绩?

李耀东:我最喜欢的是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利用网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手机、电脑或者其他设备获取信息,几乎可以获取所有问题的答案。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不仅是直接获得答案的过程,还是一个思考、判断和做选择的过程。

  对于做好互联网宣传管理工作,首先,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提升议题设置和有效发声能力,把握好舆论引导时、度、效,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引导主动权。其次,要加强网络阵地建设,重点抓好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建设,推动全省加强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建设和使用,回应关切,解疑释惑,疏导情绪,占领时机制高点、道义制高点、表达制高点,构建坚强有力的网络阵地。加快全省网络问政平台建设,畅通政府与民众沟通渠道,提高网络惠民能力。

  2015年7月7日,我办召开了2015年黑龙江省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发布会。来自全省各市(地)网信办、中省直有关单位、政务新媒体上榜单位负责人等近200人参会。会上,介绍了黑龙江省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评价体系,发布了黑龙江省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做了“政务新媒体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主题报告。

  中国网信网:贵办对明年的工作有哪些期许和规划?

李耀东:对于期许,一是加快推动机构建设,以中央网信办为龙头,以地方网信办为支撑,全面推进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体系建设;二是明晰全国网信系统定位,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三是省级网信办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工作力度,尤其是要打破行政地域化对网信工作的限制。

  对于明年的工作,概括起来,要大力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在网络舆情工作上,实施“网清”工程,加强网上预警监测、舆论研判、应急处置和舆论引导,牢牢掌控网上斗争主导权,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二是在网络宣传上,充分动员各部门和社会力量,选拔一批网络名入、资深媒体人、专家学者和熟悉网络宣传的人员组成网评员队伍,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网上主动发声能力和舆论引导能力;三是在网络安全工作上,实施“网盾”工程,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网络安全基础管理,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体系,加强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技术反制能力建设;四是在信息化工作上,实施“网联”工程,推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到应用,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基础,覆盖各个领域;五是在网络管理工作上,实施“网管”工程,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机构的统筹管理,建立健全网络采编人员、审核人员等关键岗位的资质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