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引用了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风物长宜放眼量”等名句。
其中,“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这句话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欧阳修的文章:“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 在中国文化的思维里,始终存有一种大处着眼的意识。中国主流文化一直反对“机关算计”,——战略战术不是打小算盘、抖小机灵,而是要建立一种放眼大局的价值观念,不提倡人生陷入到只看眼前、只论得失、只计自我、只较小道的思维方式里。所以儒家文化提倡的是集体主义精神,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天下忧乐放在个人悲喜之前,是因为儒家知识分子知道,个人就是集体里的一份子,能够大家庭都得幸福,便可家庭成员享幸福。
所以杜甫在草庐陋室里蜗居时,许下的愿望居然并不是自己得华厦阔宅,他殷殷期盼的竟然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天下俱欢颜,则有你有我。 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志,忧心的绝不仅仅是自我贫富,放眼的是天下穷达。所以中国出塞诗的描写,永远都是一边在戍客思归、于边关苦寒中思念家园,又是一边在保家卫国、于孤城万仞下守卫家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漠风寒、英雄不老的边塞诗,就是为确保“大家”安定而终得“小家”平安的典型代表。
确立高远目标、着眼广大范围,这种追寻梦想、实现理想的路径,看似是路远迢迢,实则是道路更稳。
“风物长宜放眼量”,高瞻远瞩、才不畏浮云遮望眼;步步算计、才往往是步履维艰。当我们抱怨眼前琐事、诸多不满时,不妨看看远方目标、想想理想所在,就可超越情绪化、琐碎化的局限。
“风物长宜放眼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放眼量、得其大,这是一种提醒,提醒人生之中、国家之间:大气才有大器玉成,阔步才得海阔天空。(作者: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 曹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