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大工程。
年复一年,十余位分析师,百余位项目执行人员,共同的坚守,支撑起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一片天。
这项大工程一做就是18年。
从1997年到现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用18年时间发布了36次大报告,形成每年1月和7月定期发布的惯例。这36次大报告详细记录了中国互联网的成长轨迹,如实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巨大变化。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只要提到互联网基础资源、接入环境、网民规模和应用状况等数据,CNNIC每年定期发布的这个统计报告总是绕不开的。互联网公司通过报告来了解行业状况,政府参考报告来制定相关互联网政策,专家学者引用报告来做互联网调查研究……统计报告就像是一本大字典、一部教科书,想要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就不得不去好好翻阅。
但是这本教科书是怎样炼成的却鲜有人知,即使在很多知道CNNIC的人眼中,这份统计报告也始终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正值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之际,本刊记者走进了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域的中科院软件园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办公大楼就在这个显得格外安静的园区一隅。正是在这栋貌不惊人的白色大楼里,CNNIC团队用数字梳理并记录下了中国互联网不断超越自我的历史进程。
在历练中成长
1997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成立。那时的中国互联网,5万多台上网计算机,15万网民。而那时候的,7个人、一间办公室、满地电线。
其实,在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本有JPNIC,韩国有KRNIC,而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组建,就是要让其行使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职责。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成立不久的CNNIC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统计调查的先河。
万事开头难。当时正值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起步阶段,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只有8家,国内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要从这8家接入,CNNIC就把调查问卷放到这8家运营商的网站上去,供互联网用户填写。再有就是把问卷登载在《计算机世界》上,让用户填完再寄回来。凭这两种方式,CNNIC回收了1802份有效调查问卷,以此完成了第一次统计报告。这份报告内容很简单,只有三页,主要是对基础资源发展状况的调查。
时任CNNIC主任的毛伟认为,大报告中只有基础资源还不够全面,要把网民加进来才能完整地阐述中国互联网。这一思路对大报告的基本框架产生了很大影响,“网民规模”随之出现在大报告中,并成为后来每次报告发布的重头戏。尤其是几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一个是2005年中国网民超过1亿,一个是2008年中国网民数量成为世界第一,再就是2014年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这些历史节点都是由统计报告公布的,不只是CNNIC团队,几乎所有互联网人都对此感到鼓舞和振奋。
到2000年,CNNIC来到一个分水岭。在那一年,CNNIC回收的调查问卷已经达到了36万余份,增长了200多倍。CNNIC的统计报告也开始频繁地在媒体上曝光,其发布一度成为观察国内网络发展的“风向标”。
原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高级研究顾问王恩海是1999年来到的,也是在2000年开始参与统计报告的调查,正好赶上了这个分水岭。“那时候中文网站很少,刚刚上网的老百姓不知道有哪些好网站可以访问。我们做统计调查的时候便在问卷后增加了一个问题:‘最常上的网站是哪几个?’主要目的是给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中文网站。”
排行榜一经推出便在业界和媒体“激起千层浪”,网易连续两次排名第一的时候,丁磊还专门召集记者开了一个发布会。
那个时候有很多风险投资都是通过排名获得信息,选择投资对象。在网络泡沫最膨胀的日子里,这个排名甚至被当作是去纳斯达克的入场券。
本意虽好,但实际情况却远远超出了预想。“好多网站为了好的排名去作弊,有一次我们回收问卷150万个左右,使用了七八种方法来排除作弊的,最后筛选完只剩下四五十万个了。”
王恩海回忆道,“虽然后来取消了推荐排名,但是这也让统计报告被更多人知晓,那时候上网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统计报告的。连续几年的推荐,一大批优秀的中文网站已经被老百姓认知认可,可以说,报告推动了互联网在全国的普及。”
从一开始挂在网站上“自娱自乐”,到引发媒体持续关注,再到企业和政府的重视,统计报告的读者用户越来越多,影响力也在不断拓宽。
在传承中坚守
不管是在办公楼大门口,还是在每一个员工的名片上,我们都可以在CNNIC的LOGO旁边清晰地看到这样一行字:“专业、责任、服务”。这六个字在每年两次的统计报告中体现得尤为淋漓尽致。
统计报告是CNNIC开展各种报告的核心和基础,也是互联网研究团队的第一要务。作为互联网发展研究的主要负责人,CNNIC副主任刘冰一直保持着深入思考,“从1997年11月发布第一次大报告,至今已经有18个年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秉持‘严谨’的态度,同时又要具备非常强大的发展眼光和创新精神,更加努力,更加团结,才能不断的向前走。”
在这种思路的鞭策下,历次统计报告在启动调研之前,都要召开专家评审会,讨论样本量要不要调整、方法还能不能继续用、新出现的问题要不要加到报告里,共同商讨如何完善抽样方案和调查方法。
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撰写团队。供图/CNNIC
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刘鑫来到已经有八个年头了,他是现在统计报告团队的“中坚力量”。“统计报告内容庞大,这也造成我们在执行阶段面临多种困难,概括起来可以说是时间短、任务重。”刘鑫介绍,统计报告的制作周期在两个月左右,一般在每年的五一、十一前后启动,而像这样一个统计报告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由于其流程较多,涉及内容也较多,因此要组织负责不同研究项目的分析师共同完成,每年到这个时候,统计报告团队都要停下手里在做的细分项目,比如即时通讯、网络游戏、搜索引擎等专题报告,全力保证统计报告的撰写工作。
据了解,统计报告的数据来源共三类:电话调查、基础数据上报和探测、网络调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三个部分同时进行,分别汇总处理数据,然后是报告的撰写过程。“三块数据相当于三条线,最终汇总成一条,就是统计报告最终呈现的样子。”互联网发展研究部高级分析师孟凡新说。
而电话调查是数据来源的重头,随着骚扰电话的增多,拒访越来越成为常态,现在为了得到6万个有效电话样本,甚至需要生成900万个电话号码数。王恩海说:“假如我们在海淀区要1000个样本,实际上我们要生成40倍的号码,也就是40000个。筛选掉传真号、空号,再在剩下的可用号码中随机抽取拨打,没问完的就不能算是成功问卷,需要重新拨打。”
分析师阿丽艳补充道:“我们的调查并不是一次性拨完电话就结束了,而是通过回访的方式来确认第一次回答的问题是否真实,虽然需要付出额外费用,但为了保证报告的严谨性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种调查方法显然是其他咨询、调研公司难以企及的,不管是人力成本还是时间成本、经济成本,都是一笔不可小觑的巨大投入。难能可贵的是,CNNIC十八年来始终把这项工程当做公益来做,免费调查免费发布,从来不向社会收钱,没有财政拨款,没有公司赞助,完全是由CNNIC其他业务的收入来支撑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保证CNNIC统计报告一贯的公正和权威,才能成就统计报告现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延伸中提升
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弹指一挥间,中国接入互联网已超过20年。中国网民已经有6亿之多,在世界十大互联网公司中中国企业位列4席,中国互联网进入到全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CNNIC统计报告也在不停地做调整。
从最初的三页报告,到现在的一百多页,统计报告在紧随互联网的变化来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Web2.0时期,我们就开始加入社交网站的内容,比如微博、微信,在去年的报告中我们又加入了O2O。今年我们正在考虑加入“互联网+”。未来还会加入其他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获取的数据,让报告更加丰满。”刘鑫说,“基本思路是延续核心、紧随变化。”
其实CNNIC统计报告每次公布的数据只占到整个报告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还有剩下很大一部分数据是没有对外公布的。“因为报告的定位和体量限制,我们没有完全展示出来。”孟凡新说。
随着专业调查机构的增多,互联网各种数据和报告的发布成为家常便饭。而中国互联网经历高速发展期之后,现在包括网民规模在内的各项数据变化趋稳,这种状况造成统计报告的影响力相对降低,媒体关注度也不如以前高了。这些隐形的“价值蒸发”对于CNNIC而言无疑是个挑战。
“目前我们的报告能够反映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环境,无论是网民还是基础资源,这只是第一步。未来我们还会持续对于报告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提高报告的应用性。”刘鑫表示,“未来大报告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报告的价值也会进一步提升。”
2014年1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了CNNIC的新掌门,曾担任ICANN高管的第一位中国人——李晓东博士。他认为,统计报告的核心价值在于它采用相同的指标体系如实地记录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状况,这是一个纵向的比较。他对统计报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着自己的考量,那就是横向的延伸。“目前统计报告有三个方面是我们着力要去提升的地方:第一,我们要向区域延伸,从现在全国的状况细化到分地区、分省市,这些数据对他们区域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支持区域互联网发展的决策;第二,我们要向行业延伸,比如我们对车联网、金融互联网、物联网等的研究报告,提高与行业的结合度,有效支持行业决策;第三,我们要向政策和治理领域延伸,积极参与到推动国际互联网治理架构改革的进程中,提升我国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规则的能力,进而赢得更具分量的话语权。”
历史的积淀在增加着大报告分量的同时,也容易让人裹足不前。但是CNNIC团队似乎并没有过度担心这个问题,他们正在努力适应并引领互联网的新变化。
今年是CNNIC成立十八周年,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推行,各项利好数据表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支撑。CNNIC的工作职能将更加多元化,责任也更加重大。“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为基础的互联网发展研究,支持区域发展,支持行业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做的。希望未来CNNIC统计报告的数据能够更详实深入地支持国家经济发展,能在互联网发展研究及互联网智库等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李晓东说。(马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