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依托于新媒体平台播放的微电影,因其传播广泛、内容丰富和贴近受众的特性,获得了传播正能量的独特优势。
科技发展成就了互联网,更成就了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艺术形式,微电影正是其中之一。相较于传统大电影,微电影“短平快”的节奏、可以进行自我表达的双向传播等特性都适应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互动体验的感性诉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引导微电影产业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015年4月,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主办了“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共推选出49部优秀微电影作品在搜狐视频、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四大视频网站进行集中展映,总播放量达7084.7万次。其中,单片播放量平均近百万,部分影片单片播放量突破千万,显示了展映活动对优秀微电影的聚拢效应和巨大影响力。而在49部展映影片中,以引导正确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为题材的影片,引起了更多受众的广泛关注。
正能量成微电影新走向
当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逐渐从传统媒体转移至新媒体,而依托于新媒体平台播放的微电影,因其传播广泛、内容丰富和贴近受众的特性,获得了传播“正能量”的独特优势。
众所周知,最早的微电影诞生于“恶搞”,且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不论制作内容还是电影形式皆只为图众人一笑,而近两年,微电影日趋成熟,随着2010年微电影《老男孩》的上线,其恶搞的“原罪”被消除,取而代之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新属性。
在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微电影展映单元中展映的49部影片中,《迫在眉睫2》《爱·从心发现》《剪辑人生》
《星空日记》等一系列坚持主流价值观念、贴近社会生活的微电影影片都为受众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受到广泛认可。
例如,优酷选送的《马来亚的青春》取材于渐冻病人马来亚与妻子陈青春间的感人故事,感动了亿万网民。为了辅助马来亚呼吸,延缓丈夫的生命,陈青春用双手每隔两秒钟便为马来亚按压胸部。这一按就是整整三年,而在这三年当中,她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不足30分钟的微电影,带给了受众充足的“正能量”。网民@艾小维0723评论:“社会需要这样的微电影,这才是真正的正能量。”
微电影展映活动,不仅将传播“正能量”的优秀微电影集中呈现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受到“正能量”并积极参与传播“正能量”,还探索了新时期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新通道。
“政府+视频网站”激发正能量
即使是微电影蓬勃发展的今天,微电影市场中拍摄技术、制作内容、思想内涵等方面参差不齐的现象依旧存在。因此,政府一方面应对微电影产业进行适度监管,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微电影作品生产走向,实现政府助推,视频网站协力的新形式。
为共同引导微电影主流价值观,第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微电影活动受到了多方重视。首先,由北京市网信办副主任邢建毅、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王霞牵头,成立了专门的微电影单元领导小组,对微电影单元展映情况进行统筹;其次,设立由多名专家组成的选片委员会,负责审查选定展映片目;再次,调动各承办网站副总编辑及相关频道负责人组成微电影初评队伍,负责网站平台推选微电影的初评把关。除此之外,在展映活动结束后还举办了“共享·展望”微电影创作研讨与交流会、微电影总结会等线下活动,总结展映经验,探讨微电影发展方向。这种“政府+视频网站”协力推进,共建微电影主流价值的形式,不仅避免了因政府监管而引起大众不满的可能性,还可以引导网民学会思考,收获人生智慧,传递社会正能量。
“线上+线下”完善微电影产业链
尽管近两年微电影发展势头迅猛,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但依旧存在力量薄弱的“传播真空”。微电影多在线上播放,渠道单一,因此一部优秀的微电影尽管引起了网民的广泛认同,也难以传播至“非网民”,出现了舆论断层。
1. 线上影片,线下播放
基于上述现状,加强对电视、影院等传统线下媒介的应用是解决微电影传播渠道单一的基本途径。麒麟影业项目总监王丹女士表示,在“互联网+”时代,微电影产业自身不可能孤立存在,必然成为大电影产业的一环;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专家、监制、制片人吉多也以传统影视人的角度建议政府、互联网企业、传统媒体间继续保持良性互动,为优秀微电影的挖掘、传播提供更广阔的渠道,共同促进互联网文化的繁荣发展。
共促微电影产业化发展,传播社会正能量,不仅要在线上,更要在线下,要体现在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政府、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媒体间应形成闭环,在优秀微电影传播的生产、制作、宣传和播放等环节中通过更广阔的渠道,引导受众主流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2. 线上人才,线下培育
微电影拍摄、制作虽逐年走向“专业化”,但不乏大量“业余爱好者”,优秀微电影人才欠缺的问题依旧存在。因此,政府应积极推动类似于微电影评选、展映等活动,挖掘更多的微电影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互联网协会高校顾问曹三省认为,包括微电影、网络剧在内的互联网视频蓬勃发展已延伸成为一个完整生态,部分实现了制作团队、平台和当地资源的共赢。未来将会产生更大的开发价值,依托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建立高校体系、制作队伍与视频网站的合作交流将会更加广阔。
在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优良网络文化生态进程中,应善用微电影在传播中的独特性,深入研究微电影和互联网电影创作,加强政府、视频网站合作对接,优化和完善微电影产业链,使以微电影为代表的互联网视频行业在未来能够更加健康、繁荣地发展。(实习生 高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