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打击网络不诚信行为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婚姻家庭的和谐,关系社会稳定和发展。十年来,婚恋网站从只有不到5%的人尝试使用的品类,成长为每年有数千万单身注册用户的行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寄生于婚恋网站的欺诈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各类案件也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如此庞大的婚恋网站用户基数上,如果有哪怕千分之一的用户遭遇欺诈,也是数万人遭遇不幸,因此婚恋网站责任重大。
婚恋交友网站的用户是为了通过网络社交实现婚姻关系的建立,因此在互联网的各种社交应用中,婚恋网站对诚信的要求更高、更细、更严格,不但要求用户公开性别、身高、体重、学历、职业、个人照片等信息,而且会对公开的各种身份信息做严格审核。为了营造严肃、真实、可靠的交友环境,各大婚恋网站倾注了大量的力量,逐渐摸索出一套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诚信保障机制,包括采取了身份认证、技术保障、安全教育和会员举报四大方面的数十种措施。
四重篱笆为安全保驾护航
1. 完善用户身份认证体系。专项行动中对于实名注册有明确细致的要求:必须实行用户真实身份信息注册,新增用户必须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对已注册、无真实身份信息的,必须限期补充真实身份信息。其实,实名制是主流婚恋网站与网络不诚信行为斗争摸索出来的一种措施。实名制要求用户必须填写完整的资料,验证手机号并提交真实有效的身份证后才能够完整使用产品功能。此外,主流婚恋网站先后启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了线下服务中心,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进行包括身份证件、学历证件、单身声明或者离婚证、房产证等在内的认证。
2.“机器+人工”7×24小时监控。主流婚恋网站设有专门的防欺诈团队,通过分析骗子的行为特征,采取“机器+人工”的方法对用户的异常行为进行跟踪,及早发现欺诈行为。
3. 强化用户安全教育。主流婚恋网站设置了专门的安全频道,介绍骗子的各种招数及防骗方法。在用户注册和使用时,显示防骗文字,提高用户防御心理。一旦发现骗子,采取黑名单制度,进行实时曝光。
4. 提供多种用户举报渠道。主流婚恋网站在网站的显著位置设有投诉专区,开通投诉热线,在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设置举报和投诉建议功能,畅通投诉和沟通渠道;并配置专门的客服团队进行投诉处理,包括警告、封号直至向公安机关举报等多种处罚方式。
打击不诚信是长期的过程
当前国家网信办的婚恋整治行动对行业来讲是一个非常正向的推动,相信婚恋网站的经营行为将更加规范化,经营环境将更加健康,而用户也可以得到更加安全和高品质的婚恋服务。对于进一步完善长效治理机制,笔者有如下的建议:
1. 推动制定婚恋网站的行业标准。国家婚庆婚介标准化委员会发布了婚姻介绍机构的国家标准,对线下婚姻介绍机构的工作起到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但是网络婚姻介绍的行业标准却迟迟没有制定,导致婚恋网站无规可依。因此,如果能够尽早制定网络婚姻介绍标准,则可以对整个行业的规范起到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2. 加强身份认证基础设施的建设。当前,由于缺乏官方指定的身份认证平台,各企业为了进行实名认证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采用公安部身份认证系统的,有采用上传身份证照片后人工审核的,但是这些方式都存在着认证可信度不够高、认证过程繁琐、用户接受度低、认证成本高、用户隐私资料容易泄露、不能适用于所有用户等缺点。
3. 有管理地开放婚姻状态信息及其他信息验证。对方的婚姻状态是婚恋网站的用户非常关心的信息,如果婚姻状况是虚假的,那么即使是通过实名认证,用户依然会认为对方的身份信息是不真实的。舆论普遍指责婚恋网站不核实用户的婚姻状态,但当前的现实是政府部门没有提供婚姻状况的查询和核实服务。婚姻状况信息对外不可公开查询,这就为那些已婚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4. 建立行业共享的黑名单数据库。骗子往往同时使用多个网站行骗,如果能够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建设共享的黑名单数据库,在一个平台被发现之后即在全体网站被封杀,可以显著提高骗子的行骗成本,降低其可能造成的危害。
5. 建议行业内加强模式创新。目前很多婚恋网站对用户交流的过程采取收费模式,并作为盈利的主要方式,这本质上是一种阻断信息模式。在这一模式下,用户之间是孤立的点,他们的交流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骗子也正是利用这个特点对不同的人进行多次诈骗且屡屡得逞。为了遏制这一现象,行业企业应该果断创新,比如放弃信息阻断模式,这对于减少网络诈骗和会员不诚信行为有积极意义。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打击网络不诚信行为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相信,在婚恋网站、行业协会、广大用户和政府的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之下,困扰婚恋网站行业的诚信问题会得到破解。(作者:田范江 百合网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