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回放】
6月25日至26日,全国网上信访工作会议在山东烟台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全国网上信访量已占信访总量的43.6%,超过1/3的省份网上信访量占到了总量的50%以上,网上信访正逐步成为群众信访主渠道。
与传统的信访形式相比,网上信访不受时间、空间、人数的限制,具有便捷、高效等诸多优点。“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网上信访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及时就地反映诉求,有效提高信访事项办理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利于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公开透明。
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说,网上信访就是“互联网+信访”的深度融合,是信息化条件下信访业务的一种新的实现方式。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等信访业务全部实现网上统一流转,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回复告知等环节通过互联网公开,做到了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相关链接】
通过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全国各地把受理的来信、来访和网上投诉,全部实现网上统一流转,信访事项受理办理、回复告知等环节通过互联网公开,做到了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
“网上信访给我们的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我们信访干部现在都带着笔记本电脑、网卡到上访群众家中教他们怎样通过网上投诉。”烟台市芝罘区只楚街道办事处书记徐甲全对记者透露,负责网上信访工作以来,他感到信访事项办理更快、反馈更快,也让他更方便地了解到老百姓近期集中关注哪些问题,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四川省信访局新闻发言人赵红丽今天称,今年1~5月,四川网上信访量占全省信访总量的59.4%,成为四川信访的主渠道。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健全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四川推进了信访信息系统建设。今年1月1日,四川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在建设信访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四川还建立了省委书记信箱、省长信箱、省信访局网上投诉等平台,拓宽群众网上投诉渠道,减少群众信访成本。
四川省要求,承办单位收到群众网络来信后,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必须在当天受理、当天告知、当天转送交办,受理单位对来信逐件建立台帐,在网上全程跟踪、网下实地督办,并将来信受理、办理和结果反馈等重要环节通过网络公开。
为更好地适应反腐倡廉建设新常态、新要求,进一步推进网上审批、网上监察工作,唐山市监察局日前正式开通唐山市网上监察平台。据介绍,该平台将以“控权防腐,便企利民”为先导,以唐山政务运行监控网为窗口,综合运用实时监察、预警提醒、绩效评估、信访监督、案件查处、问责追究等手段,加强对网上运行权力事项的监督执纪问责,着力打造“互联网+”的权力监督制约体系,保证权力规范运作、阳光运行。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推进网上信访,既是大数据时代公民诉求剧增的需要,也是拓宽民意表达渠道的创新举措。今年初,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对信访业务的全覆盖。这一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对信访事项的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公众访问国家信访局的“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填写姓名和证件号码注册和登录,就可以进行投诉、提出建议,随时查询处理过程和结果,并作出满意度评价。
据统计,2014年,国家信访局通过网络渠道受理的信访量占全部受理量的39.1%,分别超过群众来信、来访量,网上信访逐渐成为信访工作的主渠道。孟建柱要求,优化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加大网上信访事项的跟踪、督办、检查、回访力度。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5月27日在国家信访局调研。他指出,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要大力推进网上信访,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最大限度方便人民群众。
今年初,国家信访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实现了对信访业务的全覆盖。在国家信访局投诉受理办公室,孟建柱随机调取查看网上办理的信访事项,了解操作流程。他指出,国家信访信息系统的使用,实现了对信访事项的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方便了群众、提高了效率,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联系。要优化国家信访信息系统建设,加大网上信访事项的跟踪、督办、检查、回访力度。要把更多的信访事项及时解决在当地,尽量让老百姓少奔波、少受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信访工作,促进信访问题依法公正解决。
孟建柱指出,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给党和政府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寄托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期望。要注意对群众信访事项的综合研判,发现带有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完善制度、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