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时段获得浓墨重彩的推进。

  3月26日至29日,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召开。

  这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召开的又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继亚信峰会、APEC北京会议之后又一次中国主场外交。

  表达中国诚意,传递中国信心,描绘亚洲愿景……来自49个国家、地区的政商学媒各界人士出席论坛,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

  世界聚焦亚洲,亚洲瞩目中国——会内会外,共同唱响“迈向命运共同体”的主题。

  求同存异、休戚与共、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亚洲,从博鳌小镇迈向新未来。

  “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中国理念——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人类未来的深邃思考,展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长远眼光

  草篷当顶,木梁作柱。王秋香的草寮咖啡屋开在琼海市嘉积镇北仍村,距博鳌车程20多分钟。

  “我们和博鳌发展当然有关系。现在的客人,除了国内的‘候鸟’老人,来自周边国家的也逐步多起来了。”

  在五星级酒店打工10多年的王秋香回乡创业大半年,深切感受到海南发展尤其是博鳌发展的影响:咖啡屋一个月收入3万多元,自己能挣一万多元,比以前打工强多了。

  小小咖啡屋,是亚洲国家人民命运相连的一个缩影。

  拥有世界三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亚洲,依然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谋求更大发展,实现共同发展,还需要爬坡过坎。

  究竟如何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3月的博鳌小镇,草木葱郁,生机盎然。习近平主席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全亚洲乃至全世界,听到了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思考: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

  ——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

  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发展,是中国人一贯的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周边外事工作座谈会强调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到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构建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外交倡导的重要理念和政策,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向前推进。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两年前,习近平以国家主席身份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式的话,至今仍然言犹在耳。

  “水涨荷花高”“独行快,众行远”“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

  一以贯之的理念,生动形象的语言,更富有针对性的主张……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激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奥地利总统菲舍尔认为,构建命运共同体意识,不仅适用于亚洲,而且适用于全球;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认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通过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不怕慢,就怕站”,关键是要行动起来。

  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28日下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多边格局中的新力量”分论坛上,澳大利亚财政部长宣布:澳大利亚已经决定,申请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创始成员国。

  俄罗斯、荷兰、巴西、格鲁吉亚、丹麦……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召开之时,恰值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止日前,会前、会上,不断有国家宣布申请加入,加上此前已宣布或递交申请的国家,亚投行成员国超过40个。

  开放包容,这个由中国牵头的多边开发银行,成为把亚洲各国乃至世界更紧密凝聚在一起、迈向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倡导的新型多边金融合作模式得到世界认可。

  “亚投行问题成为热点,不仅仅在于它本身,还在于它可以折射出当前国际秩序转型、力量格局重要而微妙的变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学院院长郭生祥指出,某种程度上,亚投行的人气就是中国资金、中国技术的人气,是中国方案、中国理念的人气,是中国机遇、中国潜力的人气。

  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多国政要认为,从更广阔的全球视野看,亚投行是促进中国与亚洲等地区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努力的一部分。

  “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再次向世人传递强烈信号——中国愿同各国携手同心,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中国方略——“一带一路”,中国方案,这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新航标,更是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世界经济展望2015”“互联网金融:自律与监管”“东盟共同体:一体化的新起点”……

  这是一次思想的盛宴——77场正式讨论,包括2场全体大会、41场分论坛、6场圆桌讨论等,议题涉及宏观经济、区域合作、产业转型、技术创新、政治安全、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

  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新概念、新思想,在这里不断涌现。但是如果说今年博鳌论坛的热词,毫无疑问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用469个字符进一步阐述“一带一路”战略,表明了这一契合发展需要、顺应合作潮流倡议的初衷,更展现了“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的开放心态。

  “‘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习近平主席话音刚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项项举措,描述了一幅光明前景——坐着高速直达欧洲,商品价格更低海淘更容易,沿线国家有望说走就走……

  “一带一路”,犹如两条彩带,把44亿人口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历史看似巧合,实则有着深刻含义——

  从高层引领推动,到签署合作框架;从完善政策措施,到发挥平台作用、推动项目建设,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积极作为,“一带一路”构想从提出到行动,紧锣密鼓,有序推进。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

  前来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各国贵宾,更是看好“一带一路”:缅甸仰光市市长吴拉敏告诉记者,缅甸方面十分期待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早日实施,“我们已就相关合作做好了准备”;泰国普吉府副府尹潘禄普·辛哈森尼说,泰国也成立了基础设施基金,目的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

  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论述,会议期间相关愿景与行动文件的宣布,是博鳌亚洲论坛的新航标,更是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合作共赢的新起点。

  “之前很多国际区域性合作很难推动,这次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出奇的顺利。这说明,它能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契机,这将不仅只停留在亚洲区域,还将变成一个全球的战略。”伽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春影如是说。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四大洋、贯通欧洲和亚太经济圈,联通南亚、西亚和部分非洲、欧洲国家的路——

  28日下午,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上,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宣布启动。国务委员杨洁篪表示:“我们希望,海上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中国—东盟全方位海洋合作成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路的样板。”

  从国家主席到分管外交工作的国务委员,都向亚洲、向世界表明中国人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诚意。

  “一带一路”、亚投行、丝路基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顶层设计上超越时空局限,针对区域合作最迫切的现实需求,立足自身发展和转型的比较优势,着眼中外利益最大交集,大手笔谋划和升级了经济外交、周边外交,一系列中国方略、中国方案陆续出台。

  阮宗泽说:“以往中国是参与者,现在更多地向引领者和塑造者的角色转变。中国对亚投行、‘亚太自贸区’以及‘一带一路’等的倡议、推动,就是例证。”

  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加快制定东亚和亚洲互联互通规划、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了一系列新倡议。

  带着深深的“博鳌烙印”,这些极富远见的创意和倡议,将进一步增进中国和亚洲各国的了解和沟通,为共同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共同驱动亚洲发展的列车,不断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力量——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亚洲和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2015年,是值得人们纪念的重要年份,也是激发人们铭记历史、鉴往知来的重要时刻。

  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

  这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5年多时间。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已经紧密相连。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将向何方,是博鳌论坛讨论的热点,更是中外嘉宾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将继续给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

  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娓娓道来,向与会嘉宾详细阐释“新常态”的含义和意义。

  就在半个月前,面对经济新常态,政府工作报告对2015年工作作出了部署,制定了包括GDP等在内的一系列目标。

  “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换挡是客观规律,中国政府可以更加着力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这有利于壮大中国的经济发展后劲。”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对未来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预计未来5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期待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们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增长率,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集聚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

  “未来5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

  摆数字,讲道理,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论述,给人们以信心。

  带着憧憬而来,带着信心离开。

  “参加完论坛,我对中国经济更有信心。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的活力,来自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长期从事房地产和教育事业的三庆集团董事长吴立春第4次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直奔和健康有关的分论坛,“我们今后计划转型大健康产业,中国这么大,市场潜力巨大。”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在全球视野的观照下,在历史大势的遵循里,观察博鳌亚洲论坛,人们发现,这里越来越成为中国运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支点。

  “博鳌亚洲论坛已经成为中方阐述立场、中国和亚洲以及世界各地交往的重要平台。”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如此评价。

  “相信随着中国和亚洲地区的发展,博鳌亚洲论坛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盘古智库理事长易鹏预测。

  “亚洲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事业没有终点,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新起点。”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这样说。

  这一次,他在博鳌表示:“只要我们大家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携手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

  未来,在前方;道路,在脚下。

  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亚洲,从2015年的春天,出发!(记者凌广志 李斌 宋振远 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