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连海:教育首先要教会大家如何做人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个段子,说春节时候有个人给大学老师发了一个问候短信,结果大学老师回他说,最近我很不开心,每年刚入学的时候,大一新生都聪明伶俐,可教到大四毕业时都又懒又笨,想想幼儿园的娃娃,刚入园时什么都不会,毕业时就会写字,多少还是有点成就感,下辈子我一定要做幼儿园老师。这个段子大家都听出来,说的是大学生教育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大学奉行严进宽出,不少大学生进去了开始混,我特别想听听两位在这一点上有什么看法?

纪连海:我们私下里聊天都说,现在混要会混。现在的学生就拿一个手机天天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自己找不相干的人在那玩儿斗地主,下围棋、象棋。见到真人让他说两句话,不会。大学的老师给学生提要求,一定要认认真真严严肃肃地谈一个恋爱,现在孩子连基本的恋爱都不会谈了。

主持人:太扭曲了。

纪连海:对,太扭曲了,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天天就干这个,抢红包。我会问我的学生,包括高中也问,抢了多少钱?抢了多少钱。发了多少钱?发了多少钱。还剩什么?好像没剩什么了。那干什么?转一圈什么都没干。结果问他陪你妈说了多少句话?没有,抢红包;陪你爹说了多少句话?抢红包;陪你姥姥,没有,就是在玩儿,而且就是在跟不认识的瞎抢,所以我们的大学怎么从规章制度上严格起来。

曾天山:好的大学要坚持严进严出

曾天山:一个好的大学是两率,一个招生的比例,越是好的大学越难进,这是一个特点。北大清华为什么好,因为是全国招生,哈佛剑桥为什么好,全世界招生,招生的比例反映这个学校的状况。第二看淘汰率,你可以看,清华刚开始有一个是体育,一个是外语,一个高淘汰率,这三个保证了清华后来居上。清华原来跟北大差的远,它就是一个留美学堂,后来为什么能成为跟北大并驾齐驱的院校,因为在解放前打好了一个基础,就是因为这三个特点。

从制度的方面,我们开始搞弹性学制、学分制、包括创业可以搞弹性学制,可以搞学分制都可以了。我觉得慢慢会调整,慢慢会调整到宽进严出,可以弹性学制,每个人可以以选学分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一定要有个淘汰率,我个人觉得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毕业,特别是地方的大学,还有一些民办大学,那些低层位的大学,招生量很大的,几万几万的,不用这个遏制,那它的数量会越来越大,以数量取胜,这个不行。

曾天山VS纪连海:好专业和好学校,哪个重要?

曾天山:高等教育是分化的专业化的教育,它具有不可比性,比如说中央戏剧学院跟清华没得比,我要比在全世界比,在全世界的音乐学院比,它不太一样,各个专业口不太一样,但是同类学科是相互比的,同类学科是相互比的,所以现在信息公开,比如说历史,那首都师大的历史是很强的。

纪连海:那当然。

曾天山:首师大的别的学科不怎么地,这个(历史)很强。(笑)

纪连海:别的还可以。

曾天山:别的学科在全国比?

纪连海:首师大,首师大整个。

曾天山:还有书法。

纪连海:整个首师大,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最好。

曾天山:宁可教授很厉害的。

纪连海:宁可教授非常好。

曾天山:他就是有好的学科专业,但是按院校比,肯定排不上,上有985,上有部委机构高校,211也在。

纪连海:211也在,北京有两所学校。

曾天山:刚好在里面,985,30多所过去了,部属院校70多所过去了,然后才轮到你,但是说历史专业学科,它可能在全国就是排在一二三名的位置。

纪连海:前三名,肯定前三。

曾天山:所以学校的比较是按照学校的层次去比,再干的好也就是这个位置,再动不了,好的学校干的再差也是好学校,这个就是阻碍它的发展动力。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学校公布自己的初次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可以看出来培养的情况怎么样,但是初次就业率有一定的缺陷,我们比国外排得更严格,国外的初次就业率是在三到六个月之后才返,我们就是到毕业那天就要出来了。对我们的压力比较大,我建议半年出来比较好,半年,经济学院讲有一个叫摩擦性就业的过程,探索的过程中,没有必要拿到毕业证就就业,这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可以的,但是现在是不对的。

曾天山VS纪连海:高校师生交往太少 微信成渠道?

曾天山:除了一个就业,更多的是社会的贡献,就是这个学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的贡献,这是最主要的。学校把教学、教育人才作为第一位。我认为现在高校的注意力分散了,分散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是科研,高校也要搞科研,但科研是它的第二特性,先是教学后是科研。很多高校在抓科研方面精力比较强,教学方面比较忽视,有的教授不上本科生的课,这很奇怪的事。第二个就是创收。再一个是出国,非得去出国培训、出国学习,就是他的注意力就分散了。真正在教学方面分量不够,对学生要求也不够。忽视了对学生的交往培训,特别是扩招以后,量大了以后,老师又搞了分校园,搞跨学区的分校区,又很远,越是好学校越是这样,上完学就走了。过去80年代上大学的时候,我们到老师家里登门就进。

纪连海:那个时候很方便,老师也住校园里头。

主持人:现在老师很难找着。

曾天山:找不着,现在通过网络,通过微信。

纪连海:有了微信还容易一点。

主持人:我们还是希望回归教育的本质。

曾天山:一个好的教育必须是师生交往。对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大家对高等教育是最不满的。为什么最不满,师生交往太少,只要把师生交往加强了,满意度就上升了,它并不在乎学校的外观的建筑辉煌、设备的先进等等,他主要还是跟老师进行交往,导师,人生导师,职业导师,学业导师。

纪连海:我看大学也是这样的,比方说图书馆学习,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有的大学我看到,图书管里有专门的工作室,老师就坐堂,坐在那,等着学生,你今天辅导八个学生,跟八个学生交流,在那等着,八个学生弄完了,你就可以走了,八个学生弄不完,你就等,没有学生是另外一回事。就是他要每次抽出时间给孩子进行辅导答疑,进行交流。

主持人:今天很开心跟两位老师聊了一些教育领域改革的一些想法跟观念。我们的教育体制的改革,还在进一步的探索当中,希望未来有更完善的改革措施,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跟人生价值,我们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再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