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路波折,“洗白”不易 到底该靠哪只手?
其实,作为打车软件的“鼻祖”,美国打车应用软件Uber的发展和扩张也走过了一条颇为波折的路。
2014年7月,韩国首尔政府发表声明,称将会寻求一项法令,以禁止手机打车应用Uber。2014年12月下旬,Uber韩国部门及其合作伙伴MK韩国被指非法运营租车服务,CEO或面临两年监禁。
泰国的主管部门则发出警告,Uber司机被抓到将重罚。
印度的新德里当局也禁止Uber营运,理由是一名女乘客指控司机性侵。
在法国和西班牙,为了保护当地的出租车行业,政府接连对专车下了禁令;甚至在美国老家的波特兰,Uber也被暂停运营3个月。
进入中国市场后,Uber也曾被扣上过“黑车”的帽子。
可是如今,Uber已覆盖50个国家250个城市,并在2014年底成为美国国内估值最高的未上市公司。
对此,有专家分析指出,互联网共享经济同样是未来中国城市出行的必经之路。随着出租车市场改革的深入,用互联网思维盘活庞大的私家车存量市场,是中国解决“出行难”和道路拥堵的优质选择。
东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也表示,移动互联网开启的城市交通变革新时代已来临,鲶鱼效应或可成为撬动传统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的杠杆,改变“份子钱”等不合理的旧模式,倒逼传统出租车行业改革。
采访中,奔驰专车司机刘师傅告诉记者,奔驰车的安全性比一般出租车高,自己是二十年的老司机,技术值得信赖,还在专车服务上注册了驾驶证、身份证、车牌号等信息,不会欺瞒乘客。
某打车软件公司技术员刚子提醒,从技术上可以对90%以上的专车信息进行核实,剩下的要靠政府、公司、司机、乘客等各方人员进行人工核实,很难做到百分之百。
武汉大学教授秦女士认为,滴滴和快的都是市场行为,政府应该做的是顺势而为,引导其合理发展。“纯公共物品肯定不能市场化,可是市场化的东西如果坚持垄断就必然带来寻租机会。当前的改革更应该重视的是社会内生的、市场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推动。”秦女士说。(记者 周小璐 见习记者 苏贺)